《表1.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环境特征 (单位:毫米)》

《表1.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环境特征 (单位:毫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态扶贫与消费扶贫协同推进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减贫数据库。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均地处山区高原,这些地方生态环境差,恢复难度大,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洪涝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且破坏性强,土地贫瘠,地表支离破碎,植被稀少。不少地方降水量较少,且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春夏秋冬降水量不仅少,蒸发量还大,可利用的水资源缺乏。逢雨季降水量大时,因为土地植被覆盖量小,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利用率低。水土流失同时引发自燃灾害,如泥石流等。长期以来,资源环境约束与农业结构性矛盾使贫困地区农业增收受阻明显。当前我国深度贫困人口大部分地处丘陵山区,在长期以来的农产品数量导向下,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竞争力和效益偏低。一是资源环境约束下贫困地区农业成本不断上升。长期以来,过度追求产量,轻视耕地养护,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资源利用粗放,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肥利用率低,农药亩均用量高。资源环境约束下农业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在近年来的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效益空间明显受限。二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贫困地区农业竞争力和效益偏低。长期以来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并未随着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种养业中“粮猪鸡”独大,农产品中低品质者居多,贫困地区农业产业、产品相似度较高,特色优势不明显。农业品牌少,产业链条短,“三品一标”产品年产量占比低,农产品加工业无论产值还是利润总额均不高;尽管近年来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快,但盲目跟风多,特色资源挖掘不够,综合效益较低。受此影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经营性收入增速有限,亟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在保护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夯实这些地区经济基础,实现生态扶贫与消费扶贫内在统一,,促使贫困人口脱贫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