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局部随机点蚀模式》

《表1 局部随机点蚀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局部随机点蚀下圆管截面极限强度退化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上述五种腐蚀情形中,(1) 和(2)为点蚀区位置变化,(3) ~(5)为点蚀区形状变化,各腐蚀情形下点蚀区的变化模式见表1。表中各模式编号规则为:长度—宽度—位置。例如,腐蚀情形(1)中各模式表征了点蚀区的分布位置沿构件轴向变化,编号L/3-360-L1表示点蚀区长和宽分别为L/3和360°,且处于沿构件长度的中部位置;腐蚀情形(2)中各模式表征了点蚀区分布位置沿构件横截面环向变动,编号L-120-C1表示点蚀区长和宽分别为L和120°,且位于跨中x=L/2处横截面的受压区(式 (1)确定的几何缺陷,使横截面在轴压载荷作用下,跨中截面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 。表1中虚线圆表示理想直杆的圆形截面,而实线圆则表示式(1)引入初始几何缺陷后,偏离原理想直杆轴线的圆管截面。腐蚀情形(3)~(5)研究点蚀区形状变化的影响,在这些模式中点蚀区位置保持固定(在构件中部或端部),因此,与这些腐蚀模式相应的编号不考虑位置的影响,编号规则为:长度—宽度。其中,在腐蚀情形(5)中,点蚀区同时在轴向和环向发生变化,即分布1和分布2同时发生,因其腐蚀模式编号过多而未在表中给出各模式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