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l2和CO吸附在TiO2 (110)面上的穆林肯电荷分析*》

《表1 Cl2和CO吸附在TiO2 (110)面上的穆林肯电荷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CO和Cl_2在TiO_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正的Δq表示失电子,负的Δq表示得电子。对应的C,O和Cl原子在图3中已标记。

穆林肯电荷分析能较好地量化Cl2和CO吸附在TiO2 (110)面上的电荷转移情况[32]。表1所示为CO、Cl2分子以及吸附结构Ⅰ,Ⅱ和Ⅲ中CO和Cl原子的价电子轨道上的电荷分布和转移量。不难看出,各个吸附体系中所有标记的Cl原子均得电子(其中吸附结构I得0.26e、Ⅱ得0.23e、Ⅲ得0.19e),所有标记的CO分子均失电子(其中I失0.54e、Ⅱ失0.10e、Ⅲ失0.58e),由此可以推断与C原子对应成键的O (2c)原子必然得电子,从而形成C-O键;而与Cl原子对应成键的Ti (5c)原子必然失电子,从而形成Ti-Cl键,该结果与差分电荷密度的分析相吻合。吸附发生时体系的电子流向应为CO→TiO2 (110)→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