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社会保障收入对城乡居民当期食物支出及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位数分析》

《表4 社会保障收入对城乡居民当期食物支出及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分位数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抑或“错位”: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瞄准效果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估计结果在0.01、0.05、0.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

为分析社会保障收入对城乡不同消费水平及不同脆弱性群体的“扶贫”和“防贫”效应,从而进一步分析社会保障个体瞄准效果,本文将城乡人口按照消费水平及贫困脆弱指数分成4个分位数(τ=0.2、0.4、0.6和0.8)。分位数由小到大分别代表消费水平及贫困脆弱性由低到高,然后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对比社会保障收入变量的系数变化,可观察到社会保障的“扶贫”和“防贫”效果如何随消费水平及脆弱程度的提高而改变。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为节约篇幅,只报告了社会保障收入变量的系数及标准差。从当期食物支出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收入只对低消费水平群体(τ=0.2)有显著性影响,社会保障收入增加1%,该部分人口食物支出增加1.4%。可能解释在于,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收入较少,对于消费水平较高的人群来说,现有的社会保障收入并不能改变其消费行为。在城市地区,无论消费水平高低,社会保障均对食物支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消费水平低的人群作用较大。从“扶贫”效果来看,社会保障对城市地区的“扶贫”效果较为显著,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及区域瞄准的错位。表4中的贫困脆弱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无论脆弱程度如何,社会保障与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贫困脆弱性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系数大小来看,在农村地区,随着脆弱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收入的“防贫”效果有所降低,由1.5%(τ=0.2)降至0.7%(τ=0.6/0.8);而城市地区社会保障收入的“防贫”效果对贫困脆弱程度差异的敏感度不高,对于不同脆弱程度的群体“防贫”效果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