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社会保障收入对当期食物消费及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城乡差异》

《表3 社会保障收入对当期食物消费及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城乡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抑或“错位”: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瞄准效果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估计结果在0.01、0.05、0.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差。

由于我国城乡贫困程度差异比较大,本文分别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农村与城市地区“扶贫”与“防贫”效应的差异性,从而识别社会保障的区域瞄准效果。基于热量贫困的定义及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扶贫”与“防贫”机理,分别使用当期食物支出和贫困脆弱性来衡量社会保障的“扶贫”与“防贫”效果。从总体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如表3所示),社会保障收入增加1%,当期食物支出将会增加3.3%,贫困脆弱性将会降低1.4%。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无论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社会保障收入与当期食物支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社会保障收入降低了城乡人口贫困发生率,并对贫困有预防作用。从社会保障收入变量系数大小来看,社会保障收入对城市地区的作用效果较大。社会保障收入增加1%,农村地区当期食物支出增加0.8%,而城市地区食物支出增加4.5%,约为农村地区的5.6倍;同时,社会保障收入增加1%,农村地区贫困脆弱性降低1%,城市地区贫困脆弱性降低1.6%。结合表2结果,发现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区域瞄准存在一定的错位。模型中的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贫困的影响。教育水平高的人,其贫困脆弱性较低。可能的解释在于,教育水平高意味着获得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增加,从而更有能力处理未来的支出不确定性。健康水平、目前是否从事劳动、是否有储蓄与食物支出显著正相关,与脆弱性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地区固定效应结果表明,在较发达地区,人们对食物消费的期望更高,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