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贫困及脆弱性分解分析》

《表2 贫困及脆弱性分解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抑或“错位”: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瞄准效果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使社会保障能够更加精准地发挥“扶贫”及“防贫”功能,本文首先对我国城乡人口的贫困率以及贫困脆弱性差异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采用2700千卡作为最低热量摄入值,我国整体贫困发生率为44.1%,其中20.1%为长期贫困,24%为暂时性贫困;整体上有45.7%人口为贫困脆弱人口,其中37.4%是由预期食物消费水平较低导致的,8.3%由食物消费支出的高度波动引起的。从城乡差异来看,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为48.1%,且大部分为长期贫困人口;城市地区贫困发生率为38.9%,但大部分为暂时性贫困人口,农村地区长期贫困人口比例约为城市地区的两倍。因此,根据不同地区贫困构成的不同,政府减贫政策的目标也应该有所差异。一方面,对于长期贫困人口所占比例较多的地区,减贫政策应该更多倾向于改善当地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另一方面,对于暂时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政策干预应侧重于提高当地居民风险管理能力,例如改善信贷、保险制度。从城乡贫困脆弱性来看,农村地区贫困脆弱性较高,为55.2%,其中45.8%的贫困脆弱是由于食物消费水平较低引起的,农村人口贫困脆弱性比例比城市人口贫困脆弱性高约22%。根据图1的分类,我们可以将非贫困人口分成高脆弱人口和低脆弱人口,高脆弱人口虽然目前没有陷入贫困,但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很大,即所谓的贫困边缘人口。从表2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21.5%人口处于贫困边缘,并且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从城乡分析结果来看,为缩小差距,社会保障要更多地瞄准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