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不同农作物体系的关键致酸过程的H+产生量》

《表8 不同农作物体系的关键致酸过程的H+产生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祁阳县域的6种主要农作物种植体系中,不同的农作物体系产酸量存在差异,范围从10.1 kmol·hm-2·a-1到30.0 kmol·hm-2·a-1(表8)。产酸量最高作物体系是大豆,其余由多到少依次为油菜、花生、水稻、玉米和甘薯,经济作物(油菜、花生和大豆,也属于油料作物)的产酸量的平均值为23.5 kmol·hm-2·a-1,均明显高于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的平均值11.9kmol·hm-2·a-1)。从不同致酸过程对比来看,水稻、玉米、花生、油菜、大豆的土壤酸化的关键致酸过程是氮循环过程,致酸贡献率从65.3%—78.3%。而甘薯却不同,盐基吸收与氮循环过程的致酸贡献率基本相当,甘薯属于收获块根的农作物,平均施氮量最低,仅为102 kmol·hm-2·a-1。从3种不同盐基离子吸收导致的产酸量来看,水稻、玉米和油菜这3种农作物,不同盐基吸收产酸量K>Ca>Mg,K是盐基吸收过程的主要致酸离子,而且水稻和油菜两种作物的K吸收的产酸量大于钙镁两者吸收产酸量之和。花生、甘薯和大豆的不同盐基吸收产酸量Ca>K>Mg,Ca是盐基吸收过程主要致酸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