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致酸过程的H+产生量》

《表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键致酸过程的H+产生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全县的各种关键致酸过程H+产生量平均值为基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加权平均的结果;旱地、水田和林地的各种关键致酸过程H+产生量平均值是基于各种农作物类型或林地类型面积的加权平均的结果。某致酸过程的贡献率=(某致酸过程的H+产量/总H+产量)×100

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旱地农田单位面积的H+净产量(产酸量)最高,达到19.0 kmol·hm-2·a-1,其次为水田,林地的产酸量最低,旱地农田产酸量约为林地产酸量的6倍(表7)。对于整个祁阳县域,氮循环过程的产酸贡献率为66.5%,盐基吸收为33.0%,酸雨则仅为0.5%。氮循环过程产酸贡献率是盐基吸收过程的2倍,更是酸雨直接带入酸量的133倍,无论是旱地农田、水田还是林地,氮循环过程都是产生H+的主要来源,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