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聚落群的遗址数量、聚类程度、重心位置对比》

《表1 各聚落群的遗址数量、聚类程度、重心位置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景观考古学视野下的聚落空间组织信息阐释——以三江平原汉魏聚落遗址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聚落遗址所依赖的水系不同和分属的文化类型之别,可将遗址划分为双鸭山地区的挠力河聚落群和七星河聚落群、佳木斯地区的倭肯河聚落群、鸡西地区的穆棱河聚落群,不同聚落群的外缘间距接近50km,明显大于聚落群内部聚落单体之间的距离,表明聚落群的空间区划明显,此外,还有少部分遗址散乱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等区域(图3)。通过ArcGIS的平均最近邻分析获得4个聚落群的最近邻指数R1),可知R值结果均小于1,说明聚落群均为聚类分布模式。同一研究区内R值越大,聚类程度越小,穆棱河聚落群R值大于0.5,其他聚落群R值均小于0.5(表1),说明穆棱河聚落群的聚类程度相对较低,这与其沿穆棱河河谷的狭长南北向分布形态相关,图3所示标准差椭圆方向分布结果表明穆棱河聚落群和挠力河聚落群更倾向与沿长轴方向分布,表明对水系的依赖程度较高,可能更侧重渔猎生产方式,而七星河聚落群和倭肯河聚落群在椭圆长短轴方向的分布差异性则相对较小,表明这两处聚落群有向水系两侧平原扩张的趋势,七星河聚落群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碳化种子和大量粮食颗粒遗迹[22],表明这种扩张可能与农业活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