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鸽子山遗址出土各动物种属的数量统计》

《表1 鸽子山遗址出土各动物种属的数量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出土动物骨骼的埋藏学初步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截止目前,QG10第4层已发掘出土动物骨骼数千件(遗址第3层也有动物化石的发现,但其数量少且保存状况差,因而本文并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包括野外编号标本约1300件,筛选获取标本2000余件(其最大径基本都小于2 cm)。这一层位出土的动物化石保存状况较好,但头骨、下颌等标本大都较为破碎且零散牙齿数量较多,脊椎、肋骨等部位的骨骼也较少见到。初步埋藏学分析表明,遗址第4层出土动物骨骼中的可鉴定标本(包括能够鉴定到某一动物种类以及难以鉴定到特定生物分类学阶元但可判断其骨骼部位的标本,如某些特别破碎的牙齿)(NISP) 为729件,并可根据牙齿、角等骨骼部位将其分别归入6个动物种类(图2;表1)。其中,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yi)(图2:6) 的可鉴定标本数最多(279件,包括零散牙齿55件,头骨及下颌碎片33件,头后骨骼191件),所代表的最小个体数(MNI)也相对丰富(7个),其次为鹿类(Cervus sp.)(图2:4)(150件,含零散牙齿12件,头骨及下颌碎片6件,头后骨骼132,MNI 2)和兔子(Lepus sp.)(图2:1)(103件,头骨及下颌碎片8件,头后骨骼95件,MNI 6),然后是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图2:2)(74件,含头骨、角及下颌碎片6件,头后骨骼68件,MNI 2)和狐狸(Vulpes sp.)(图2:3)(30件,主要为零散牙齿,共27件,头后骨骼3件,MNI 1)。该遗址出土的鸟类(图2:5)化石数量较少(4件,全部为长骨类标本),但却至少属于2个不同的个体。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这一遗址出土的马科动物骨骼的各项观察指标(如上臼齿马齿的发育程度、下颊齿双叶的形态)以及相应的测量数据等都指示其为普氏野马而非蒙古野驴。这一现象可能与遗址的功能、季节性、空间利用特点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未来新的发掘与研究或许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