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精神资源的符号化过程》

《表2:精神资源的符号化过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符号学理论下西藏精神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旅游资源精神性活化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精神旅游资源开发活化理论框架中的“五步”是在“三维”的内涵下具体化了资源的活化路径。在符号挖掘、生产、营销、消费、反馈到符号(再次)挖掘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扎实符号挖掘,创新符号生产,创意符号营销,激发符号消费,把握符号反馈,系统化保证精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挖掘是第一步,依照哲学定义的精神性,本文将精神资源分为精神生产类资源与精神生活类资源。借以精神性质的内涵要义,选择科学知识、行为规范、文学艺术、思想理论以及象征性把握为旅游资源精神性的关键要素,系统挖掘精神旅游的符号本体,形成相对完整的精神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详见表1)。第二步,精神资源的符号生产也即精神资源的符号化。精神资源经过功能与用途的辨析、加工、处理被赋予某种精神意义,从而使游客能够轻易的理解精神资源背后的精神价值,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第三步,精神资源的符号营销,精神资源符号营销主要强调营销客体对象的“精准化”,营销方式的适当“片面化”以及营销效果的“对等化”。“精准化”也即营销对象是资源所指代的价值而非资源本身。“片面化”不是简单化,是感知相关意义的定向汇集[15],旨在提高解释的效率。“对等化”则是旅游者认知观念中本体与喻体的等同,也即提到A,就能想到B。最后,精神资源符号的消费与反馈,这是符号消费主体旅游者,消费符号价值、体验符号价值,进而产生认同感或者反感的符号互动过程。既包含了旅游者与精神资源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之间的符号互动,也包含着旅游者相互之间的符号互动。符号生产者密切关注这种互动,并对精神资源的符号生产、符号营销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形成生产→营销→消费→解释→反馈→调整与再次生产的资源活化符号循环系统,促进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