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模型 (1) 的估计结果》

《表2 模型 (1) 的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为标准差,***、**、*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下表同。

表3报告了模型(2)的估计结果,以碳排放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并作为分析的基准。模型(4)、(5)、(6)是固定效应(FE)估计的结果。模型(4)的结果显示,agglo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以就业密度度量的产业集聚对于地区碳排放有减排的影响,城市就业密度增加1%,中等城市碳排放减少1.469%。交叉项D1×agglo的系数为0.165,意味着城市就业密度增加1%,人口在100~500万人之间的大城市碳排放减少1.304%(=-1.469%+0.165%)。而人口高于500万的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碳排放减少0.788%(=-1.469%+0.681%)。可见,不同人口等级的城市通过产业集聚引起碳排放减少是不同的。随着人口规模的递增,产业集聚带来的碳减排效果递减。模型(5)和(6)在(4)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人均实际GDP的平方项和人均实际GDP的立方项作为控制变量,以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模型(5)中,agglo的系数为负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城市就业密度增加1%,中等城市地区碳排放减少1.358%;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碳排放显著减少0.588%;人口在100~500万人之间的大城市碳排放减少1.254%,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在不同人口等级的城市引起的碳排放下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中等城市和人口规模在500万人以下的大城市里,产业集聚引起的碳排放下降更多,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模型(6)的估计结果显示,人均实际GDP平方项和立方项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解释变量中,人口规模变量LN(POP)的系数显著为正,城市人口意义上的城镇化水平提高1%,城市碳排放增加0.122%~0.234%;结构变量Tertiary在三个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为负但值很小,表明第三产业GDP占比的提升能够减少碳排放,但作用微弱;开放程度变量FDI的系数显著为负,实际利用外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每提高1%,城市碳排放减少0.527%~0.905%;人均GDP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是二次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