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7—2010年部分项目与“211”工程高校的占比关系》

《表1 2007—2010年部分项目与“211”工程高校的占比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回顾与反思——兼论“国标”的再标准化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上有关部门历年公布的立项名单( (1)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为400门,其中4门公安类课程由公安部负责组织公示,因此实际公布门数为395门;2009年409门,其中5门公安技术和公安学课程由公安部负责组织公示,实际公示了404门。(2)2007年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

在竞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永远都是对立的矛盾。正如《新约·马太福音》里所说的那样:“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马太效应”是怎样形成的?这与其立项机制设计中突出激励性、竞争性因素有关。表现在:国家规定项目建设目标及立项标准,并从申报高校中以差额或小概率方式遴选出立项者,给予它们相应的荣誉称号和资金支持;高校以国家公布的遴选标准聚集、调动、培育竞争优势以争取国家项目,并将获得的项目转换成提高水平、增进声誉的办学资源,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种以竞争为杠杆的机制设计,其结果必然是先入为主、赢者通吃。这一点可以通过对项目去向的简单统计就可以得到证明。2011年,我国有普通本科高校820所。设其中112所“211”工程院校为立项竞争的一方,其余708所一般本科院校为另一方,并以2007—2010年期间“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名师”“示范中心”这4个项目为指标,可以得到双方立项情况的统计结果(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