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植物病害对豆科牧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表2 植物病害对豆科牧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病害对中国豆科牧草及家畜生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自然种群中,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体系普遍存在[43]。有研究表明,病原菌侵染寄主对寄主的存活率、生理生化等特征造成明显影响[44]。寄主个体被病原菌侵染后,在生理代谢上除了造成寄主植物的呼吸速率上升,光合速率下降外,几种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酶也会发生明显变化[45-48]。当寄主植物被病原菌侵染后,其生理生化方面主要为抗病酶类活性及资源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当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后,除白三叶叶斑病[42](A.azukiae)会导致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45.0%和34.7%,沙打旺黄矮根腐病[49](E.astragali)会导致SOD、POD、PAL活性下降外,大多研究表明病害可使CAT、SOD、POD、PAL、多胺氧化酶(PAO)、二胺氧化酶(DAO)、多酚氧化酶(PPO)等抗病酶类活性增强;病害的侵染使氨基酸含量降低17.4%~50.0%,叶绿素含量降低30.0%~78.3%,同时降低的还有抗坏血酸、赤霉素(GA)、水杨酸(SA)、脱落酸(ABA)含量,还使蛋氨酸(MET)含量升高180.0%~190.0%,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0.0%~59.1%,以及脯氨酸、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的升高(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