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园所志结构表: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内涵、形成、发展——基于A园的田野研究》

《表1-1园所志结构表: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内涵、形成、发展——基于A园的田野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内涵、形成、发展——基于A园的田野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园所志第一层次始于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乡土资源开发。乡土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仅是幼儿园,也包括区级和乡级政府。根据北京房山一区一城———首都高端产业新区、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功能定位,乡政府在A园所在乡深入挖掘民俗资源,如二月二龙神庙所开展的银因会、乡民吃斋饭等多项活动。幼儿园在借助外援力量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和整理当地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名人名胜、山乡特产等乡土素材,研发教师阅读的乡土文化读本。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增进了对家乡的理解。园所志的第二层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专家根据乡土资源建立课程框架,即幼儿与自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幼儿与社会、幼儿与国家三维结构,并在课题研究、园所管理、系统思维培养等方面给予具体引领;二是园所管理者引领教师通过确立行动研究单元来研发乡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市级、区级和园级的联动是乡土活动有效开展、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园所志第三层次体现在教师基于乡土文化的自主发展层面,教师既是乡土课程开发的起点,也是乡土课程文化形成的根本体现。此外,教师、幼儿、家长及专家之间所建构的“熟人”关系也是乡土课程文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