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5年、2013年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区县分布》

《表3 2005年、2013年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区县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尺度效应与动态演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第3、4列数值按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后计算,第5、6列数值按原有行政区划计算。

由于难以准确对长三角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中心区和郊区地域范围进行界定,因而仅对2005年和2013年各城市市辖区和县(县级市)制造业企业占全市制造业企业总数的相对份额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县(县级市)一般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可看作是远郊区,计算结果详见表3。值得一提的是,文中以行政区划作为边界进行统计分析,与真实的城市郊区边界可能存在一定出入,但出于可操作性考虑,仍按照吕卫国[17]、谢敏等[36]的做法以行政区划作为划分依据。由计算结果可知,不考虑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撤市设区)的影响,从2005年到2013年,长三角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除上海、常州、盐城、镇江、无锡及舟山6个城市外,其余地市市辖区制造业企业占全市的比例均不断下降,而县(县级市)的制造业企业比例则逐步上升,这表明制造业企业具有明显的郊区化趋势。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历经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而言,计算各区域制造业企业比重时,是否考虑区划调整因素,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以南通为例,2005年,南通市区和县(县级市)制造业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2.29%和77.71%,2009年通州市撤市设区,成立通州区,2013年南通市区(含通州区)制造业企业比例上升至31.99%,县(县级市)的制造业企业比例降至68.01%,而不含通州区的南通市区制造业企业比例则下降至16.71%,县(县级市)的比例上升至83.29%。南京、苏州、泰州、扬州及绍兴等城市的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