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儿韵的起、中、末点共振峰变化幅度》

《表2:儿韵的起、中、末点共振峰变化幅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儿韵的构音方式和实际音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以看出:(1)“儿”、“耳”、“二”共振峰反映的动程变化方向一致。F1由高降低,变化幅度较大;F2由低升高,变化幅度不大;F3明显由高降低,卷舌程度较高。(2)“儿”、“耳”、“二”的共振峰变化幅度和轨迹存在差异。“儿”和“耳”的F1变化幅度为48%、42%,“二”的变化幅度为24%,明显小于二者;“儿”的F2变化幅度较大,“耳”和“二”很小,且呈现了“降—升”的变化轨迹;“儿”、“耳”、“二”的卷舌程度差别不大,不过“儿”、“耳”的F3前半段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后半段,“二”则前后两段相差不大。本实验考察的儿韵为阳平“儿”、上声“耳”、去声“二”。目前,学界对于儿化韵音值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单韵母?的儿化韵为/?r/,单韵母a的儿化韵为/ar/[9][11]。因此,我们选择了“枝儿”zhir和“渣儿”zhar的儿化韵(下文写为?r、ar)作为两个对比项,二者声母都为塞擦音zh,声调都为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