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农保基础养老金名义标准和实际标准》

《表3 农保基础养老金名义标准和实际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影响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2009—2017年中国统计公报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09年为基期,即令2009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

农保待遇给付水平除了按农民收入或消费进行调整,还会根据通货膨胀进行指数化调整。待遇给付水平指数化调整是所有养老保险制度共有特征,确保实际保障水平在不同时期里保持相对不变。表3为中国历年名义基础养老金标准运用CPI进行平减以后的实际值,从中国农保实际基础养老金标准来看,中央政府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基准基本保持不变,虽然名义标准不断提高,但实际标准仍保持在55元/月/人左右,目前中国基础养老金调整主要是依据通货膨胀因素;从调整速度来看,基础养老金基准大约每5年调整一次。由于中国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周期较长,而在调整周期内如2009—2013年和2014—2018年实际基础养老金标准在下降,所以,在调整周期内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反而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农保财政实际负担水平,对地方财政负担有削减效应。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考虑农保覆盖率因素,农保财政补贴在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虽然中国农保资金来源中政府财政补贴所占比例较大,但当前农保存量保障水平低,且农保保障水平增量调整速度慢、幅度小,即农保财政补贴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小且入口补贴与出口补贴标准增长缓慢,地方政府农保财政存量和增量负担均较轻。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