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历次炎症性肠病指南或共识的流行病学资料》

《表1 我国历次炎症性肠病指南或共识的流行病学资料》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IBD多发生于青少年,在西方发达国家IB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是北美、欧洲及澳洲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在欧洲UC的发病率高达24/10万,CD发病率高达11.5/10万;UC患病率从2.4~294/10万不等,CD患病率1.5~213/10万不等[9]。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欧美国家IBD发病率已逐渐趋于稳定,而在非西方国家尤其在亚洲、南美洲及欧洲东、南部,IBD发病率正处于上升阶段[10-11]。在我国,近20年来,IBD病例数同样呈显著增长趋势。有研究分析了1981-2000年国内文献所报道的10 218例UC患者,10年间病例数增加了3.08倍,认为我国IBD的发病率已位居亚洲前列[12]。王玉芳等[13]对1990-2003年间对国内大型三甲医院IBD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收集3 100例UC和515例CD患者,结果显示我国IBD住院患者呈逐渐增加趋势,粗略推测UC患病率约为11.6/10万,CD患病率约为1.4/10万。由于在中国大陆地区暂未普及以疾病登记为基础的健保制度,故我国客观科学的IBD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相对较缺乏。但是我国对IBD的研究在逐步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分会会曾曾先先后后于于1978、1993、2000、2007、2012、2018年年就就IBD的的诊治制定过共识建议,随着我国对IBD疾病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发展,每次共识中流行病学资料也越来越清晰[1,14-17],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