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翼角发展脉络表:中国古建筑翼角起翘源流及制式初探(上)》

《表1 翼角发展脉络表:中国古建筑翼角起翘源流及制式初探(上)》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古建筑翼角起翘源流及制式初探(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梁思成先生曾形容中国建筑“臻于完美醇和于宋代”[24]。宋代建筑整体比例优雅、细节精美[25],虽规模较唐代的小了些,但是比唐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北宋把已经成熟定形的建筑制度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编成《营造法式》,其中对角梁叙述虽仅了了几句但影响深远。可以说北宋大约就是角翘普及的时代了[5],角翘在这时的宫殿、王府、寺庙、道观等建筑物上有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图9),但个别地区也还保留着平屋檐的做法[14]。此外,《后山谈丛》载:“东都相国寺楼门,唐人所造。国初木工喻皓曰:‘他皆可能,为不解卷檐尔。’每至其下,仰而观焉。立即则坐,坐机则卧,求其理而不得”。故事是说,浙江名匠喻皓应募来到东京汴梁,负责开宝寺塔的设计建造,在此之前他每路过相国寺的楼门都要坐下来好好地观察其屋下卷檐,深加揣摩。这是由于南北方的翼角做法自宋代起就不一样了[14],或者说那时的江南仍无角翘[5]。北宋末年,安史之乱后,文化中心随经济中心南移。黄河流域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得角翘形象随着人口流动及文化传播向江浙、福建地区流传,促成嫩戗做法在江浙地区的发端[26]。日本现存《五山什刹图》佐证了宋元时期高耸角翘在江浙地区流行的情况,据图,南宋径山寺法堂似已见嫩戗发戗做法雏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