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历代律藏主要构成:佛教寺院的戒律实践:古代律宗寺院建筑“戒坛”的源流考述与特征演进》

《表1 历代律藏主要构成:佛教寺院的戒律实践:古代律宗寺院建筑“戒坛”的源流考述与特征演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佛教寺院的戒律实践:古代律宗寺院建筑“戒坛”的源流考述与特征演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隋唐前后的汉地南北主要流行《十诵律》与《四分律》,形成唐代律学南山、相部、东塔三宗,中国律宗寺院形成于此时。律宗寺院常为讲律、传戒之所,历史上传戒活动多在律宗寺院中发生,主要由律师结集主持,“律寺或律院主要具有传授律学和建戒坛为各地僧众授戒两大功能”[19]。以上皆可认为是律宗祖庭所在地,即律寺。律宗祖庭的“分灯”促进了律学宗派思想的扩散与认同(图3),如唐代律宗由大明寺传至日本进而成为日本律宗祖庭。随着唐代律师群体的独立、律部典籍的翻译与注疏及律学的发展,律宗寺院成为容纳律师群体、实施传戒仪式与建设戒坛建筑的空间载体。明末清初打破了过去只有律寺方可传戒的传统[20]。即便如此,及有清一代的传戒活动仍以律宗寺院为主[11]。历史上著名的律宗祖庭有长安净业寺、扬州大明寺、杭州昭庆寺、宝华山隆昌寺等。历代典型律寺、戒坛的空间分布与关系图解详见图4、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