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湖南雨花非遗馆非遗研学体验项目表数据来源:湖南雨花非遗馆》

《表1 湖南雨花非遗馆非遗研学体验项目表数据来源:湖南雨花非遗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游学湖湘——非遗研学旅游的湖南模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目标、开发流程、课程体系三大部分[15]。其一,合理把握课程目标。要时刻关注教育、非遗、研学旅游等相关政策的发展,对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仔细分析。结合学生校内的课程安排,以及最新的素质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开发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校外实践课程。课程建设要特别注重立足中国优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活化,生动形象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16]。其二,开发流程。具体到每个非遗项目的课程开发,课程研发者需要先选择互动性较强的项目进行教学设计和试课调整,积累形成一定的流程经验后再逐一推进其他非遗项目课程开发。湖南雨花非遗馆的课程开发,最初就选取扎染、剪纸两个大众较为熟知、互动性又比较强的非遗项目进行课程化尝试。课程最先以非遗公益课的形式呈现,结合课堂反馈,逐步探索出合适的课程设计方法。后期才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竹编、香道等其他非遗项目的课程开发工作,并逐步结合相关学校的相关课程内容对非遗研学课程进行后续的优化(见表1)。其三,课程体系。不论是非遗微体验课,还是深度进阶学习课程,非遗研学的课程体系都应由认知、理解、实践三大基本内容构成[17],以此为基础构建研学课程框架才能较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湖南雨花非遗馆为规避研学旅游中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创建了“非遗课程进校园”的主题课程,真正实现将非遗研学课程完全纳入学生的日常授课体系。非遗传承人老师进校授课,按16课时课制设计每个非遗项目的教学方案,以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工具介绍、技艺学习、非遗分享会四大部分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该课程设计就是对“认知、理解、实践”课程体系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