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草原可持续治理的关键因素识别》

《表9 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草原可持续治理的关键因素识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中国草原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是我国辽阔草原中众多牧区的缩影,有很多牧区凭借着资源、区位等优势,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草原供养压力减轻,生态得以逐步恢复;也有很多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草原供养压力巨大,全面退化的趋势未得到扭转。从阿巴嘎旗、乌审旗和红原县的案例中不难看出,虽然超载过牧是影响牧区草原退化的直接原因,但这一现象背后受到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经济背景以及行动者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促进草原生态全面恢复需要更为灵活、更具弹性的差异化政策组合,除了继续推进和加强现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和补奖机制以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问题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对于与红原县情况类似的牧区,一是要考虑当地草原类型的高承载力,制定不同的生态补奖核算标准,使补助资金能够弥补牧民因禁牧舍饲造成的成本上升压力;二是针对现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未覆盖的区域、领域,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专项工程。当然,更为长远的是要出台制定一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率的政策举措,帮助解决其发展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发展逐步减少牧业人口,减轻牧民对牲畜的依赖、对草原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草原生态整体恶化,促进这些牧区走向人草畜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