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发展》

《表2 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的发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桥梁抗震智能与韧性的发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能力需求比分析方法由美国应用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提出,该方法通过对桥梁结构体系中每个关键构件的抗震需求和能力进行比较,体现关键构件发生局部破坏时的地震动与设计地震的关系,从而评估桥梁的抗震安全性。1987年Freeman等首次提出了推倒分析方法,并将其与地震反应谱相结合提出了能力谱法。由于在结构推倒分析加载模式和非弹性需求谱曲线计算上的困难,推倒分析在桥梁抗震性能评估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而伴随着计算机算力的提升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重新回到历史舞台。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从非弹性时程分析中预测变形和力,其用于抗震性能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2005年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提出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全概率决策框架,并给出了更加实用的性能指标,即人员伤亡、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危险警示等。表2给出了性能评价方法的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