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理性选择机制、社会网络机制、合法性认同机制的对比》

《表2 理性选择机制、社会网络机制、合法性认同机制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理论解释与跨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声誉作为信号发送机制,收集并报告有关过程交易的信息,帮助交易者识别值得信赖的交易伙伴,因此声誉对机会主义行为具有约束作用。借鉴经济学和管理学经典理论,本研究致力于建立一个解释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理论模型。从广义理论角度出发,经济学的解释逻辑强调组织声誉的基础是组织的过去表现,因此声誉取决于组织内部的自我努力;社会网络理论将组织或个人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视为声誉制度的基础;制度学派认为组织行为必须建筑在社会承认的基础之上,其行为必须被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所接受[18]。笔者以理性选择、社会网络及合法性认同三大机制作为解释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逻辑起点,探索广义组织声誉理论在解释大学社会声誉形成中的适用性。(见表2)(1)理性选择机制强调组织的经济属性,认为在市场的自动调节下,组织只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市场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是研究型大学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支撑,而功能通过集聚、整合和配置资源实现。立足于有限的社会资源,大学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生产、传播和运用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运作程序,这些特殊的组织元素根植于特定的价值网络和环境系统,因而难以被其他组织模仿或取代。(2)社会网络机制强调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大学声誉管理的价值网络,并通过该网络进行价值传递。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型大学社会网络体现为大学与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在微观层面上,研究型大学社会网络在全球大科学时代主要体现为不同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网络。(3)合法性认同机制强调大学肩负着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多重期望,需要接受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采纳在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或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