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五山本《毛詩鄭箋》文本對照表》

《表一:五山本《毛詩鄭箋》文本對照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毛詩》經注文本衍化中鈔、刻本的消長與融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但是,雖然五山本在刊刻初期存在著某種對鈔本的偏好,卻没能貫徹到底,其餘大約十分之九的詩篇,都仍然基本遵循了刻本的用字系統。《毛詩鄭箋》之所以没能像《論語集解》一樣全從鈔本,主要原因可能還是二者面臨的宋刻本情况不同。到南宋時,《論語集解》單集解本在中國國内已無流傳,但是在日本卻有世代相傳的古鈔本,其質量顯然要優於摘録注疏而成的宋刻本,自然應當被選作刊刻底本。但是《毛詩鄭箋》卻一直都有質量不錯的宋刻單行本流傳,除影響最大的監本外,還有撫州本、興國軍本這些官刻善本。如此一來,只需要對宋刻善本加以校訂,補充部分鈔本異文,就足以成爲一部優秀的版本來加以使用了。事實上,五山本《凱風》之後的部分,正是採取了這種做法,在以宋刻本爲底本的情况下,吸收了部分使文意變得更加直白的鈔本異文(雖然它們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例如《小雅·六月》序“出車廢則功力缺矣”,敦煌本、刻本系統皆作“力”,五山本、《考文》古本“力”作“臣”;“下不得其所”,五山本、《考文》古本、清原家本“下”下有“民”字,而敦煌本、刻本系統皆無;毛傳“言先教戰然後用師”,五山本、《考文》古本“教”下有“民”字,敦煌本、刻本系統、正義皆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