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学生的总体评价:新时代图书馆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表2 学生的总体评价:新时代图书馆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图书馆学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比例”是指培养单位开设的信息类核心课程种数与开设的核心课程种数之比;2.“√”表示开设的信息类核心课程名即为类名,“√×××”表示开设该类课程及其具体名称。

核心课程是指传授图书馆学核心知识、培育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课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表现为必修形式的专业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各培养单位出于课程重要性与实际培养情况的考量,对核心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例如,中山大学分为学科大类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三类。如表1所示,在不将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专业必修学分纳入核心课程学分时,各培养单位的核心课程学分比除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稍低外,其余均在30%以上,甚至武汉大学达到了40%。从学分角度而言,可见图书馆学教育极为重视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基础知识与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课程保障。而纵观7家培养单位的课程体系,可见核心课程具有聚焦于信息的典型特征。如表2所示,信息类核心课程(名称中有“信息”字样)占核心课程总数的1/2左右,占据了“半壁江山”。并且,可将其大致聚合为13类,即信息管理概论、信息法学、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与利用、信息咨询与决策、信息分析、信息计量学、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体现出对信息管理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词频分布来看,“图书馆”是仅次于“信息”的关键词,代表着图书馆学的发展基本盘,引领着核心课程的另外“半壁江山”。“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课程的开设是核心课程二元聚焦特征的具体体现,代表着坚守传统与立足现实的学科教育取向。此外,“知识服务组织的管理与创新”“数据管理基础”等核心课程,体现出了学科未来的“知识”“数据”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