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排球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自评结果的多维度分析结果》

《表1 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排球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自评结果的多维度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排球教师学术科研现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

从表1中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龄等多项维度分析结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排球教师之间的学术科研能力均无显著性差异(性别:F=0.404、P=0.527>0.05;年龄:F=1.653,P=0.184>0.05;职称:F=1.680,P=0.178>0.05;学历:F=1.411,P=0.250>0.05;教龄:F=0.635,P=0.639>0.05)。但从体制维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排球教师之间的学术科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7.950,P=0.006<0.01)。且体制内的高校排球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自评得分比体制外的高校排球教师学术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平均值高0.36。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体制外与体制内的排球教师在学术科研能力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体制内的教师多在公办高校任职,学校科研制度优越、学术科研环境氛围浓厚、科研经费充足,且多数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体制外的教师多在民办高校任职,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质量不高、获奖成果少的问题,科研水平整体较低,且教师科研能力不强,学术科研能力自然稍差于体制内的教师[6]。但是,也有一部分体制外的教师虽然在公办高校任职,但大多数为年轻教师,在学术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因此,培养高校年轻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方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