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在不同遗传模型下ULK1的SNP位点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经调整性别、年龄后)》

《表3 在不同遗传模型下ULK1的SNP位点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经调整性别、年龄后)》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人群ULK1基因多态性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Codominant,共显性;Dominant,显性;Recessive,隐性;Overdominant,超显性;Log-additive,加性;*P<0.05

如表3所示,在显性模型和对数加性模型中,ULK1的rs9652059和rs795334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AAV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之后,在显性模型中,AAV组rs9652059位点中携带TC+CC基因型者增加了AAV患病风险(OR=1.66,95%CI:1.07~2.56,P=0.022)。rs7953348亦有相同结果。rs748808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5种遗传模型中均与AAV的发病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