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共现网络的拓扑学参数》

《表2 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共现网络的拓扑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共现模式不同(图9)。HP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共现网络节点数、边和平均度最高,FWP养殖模式下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都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从表2可以看出,在BFP养殖模式下,除了模块化系数比FWP和SP养殖模式高,其他拓扑学参数都为最低。FWP养殖模式的共现网络中形成2个相互关系密切的网络,其中1个网络主要包含来自支原体科和黄杆菌科、希瓦氏菌科、弧菌科和Family I(属于蓝藻门)5个科的OTUs;另1个网络主要包含来自于浮霉菌科、PeM15 (属于放线菌门)、LD29 (属于疣微菌门)3个科的OTUs。此外,支原体科在该网络中与其他菌群联系最为密切,是该模式中的主要类群。在SP养殖模式的共现网络中,来自于浮霉菌科、LD29、FamilyⅠ(属于蓝藻门)和红细菌科的OTUs相互关系密切,形成1个网络。BFP养殖模式的共现网络中属于弧菌科和红细菌科的OTU出现频率最高且联系较为密切。此外,红细菌科还与黄杆菌科有较强的相互作用。HP养殖模式的菌群呈现出复杂的相关性,其模块的核心类群主要为支原体科、浮霉菌科、弧菌科和红细菌科。BFP养殖模式中弧菌科和红细菌科占优势地位;支原体科是FWP模式和SP模式中相关性最高的类群(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