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引爆管尺寸DDT距离对比》

《表2 不同引爆管尺寸DDT距离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管道截面突缩对爆轰波起爆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9显示引爆管直径为50 mm,长度分别为30 cm、40 cm、50 cm时数值模拟火焰锋面传播速度对比情况,图中红色点画线为理论CJ爆轰速度,3条短点画线分别为3根管道截面突缩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3根管道在截面变化处,由于截面的阻碍作用,速度均有所降低,而在管道突缩之后,火焰传播速度迅速回升,而后火焰持续加速,直至达到过爆状态,在过爆状态经历一段距离后,火焰传播速度开始下降,最终速度稳定在0.92~0.98 CJ速度,形成稳定爆轰.从速度曲线中可以看出,3根管道引爆管为40 cm时起爆距离最短,其次是引爆管长度30 cm,引爆管长度为50 cm起爆距离最长.而以数值模拟中火焰波追上压力波并耦合成平面波传播的距离作为DDT距离,它们的关系与上述速度曲线显示的关系相同,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适当增加引爆管长度可以有效减小DDT距离,但增加到一定长度之后反而会阻碍火焰加速形成爆轰,其原因一方面是引爆管长度增加,火焰在引爆管中传播距离较长,火焰到达截面突缩处速度也较大,其受截面的阻碍作用也越大,不利于爆轰波的起爆;另一方面是增加引爆管直径较大,而相同条件下管径越大火焰传播速度发展得越慢,所以引爆管长度过长,其起爆距离也会相应增加.综上所述,在30 cm至50 cm间,40 cm附近存在一个最佳引爆管长度,能够有效减小DDT距离,使得DDT距离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