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小额信贷利率的国内与国际比较 (2015-2016年)》

《表1 小额信贷利率的国内与国际比较 (2015-2016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研究报告》。

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价格是刺激产品和服务供给最根本性的力量。只要贷款利率能自由差异化调整从而覆盖其信贷风险和成本,金融机构便有足够的激励对农村客户进行信贷供给。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尽管目前银行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但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并不能完全自主浮动。在课题组调研中,一些农信社和农商行也表示,一旦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它们便会受到来自于省联社的关注以及监管层的窗口指导。根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16年《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研究报告》整理的数据,国内小额贷款利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国内小额贷款机构中,银行类机构利率又显著低于其他机构(表1)。难以浮动的信贷价格使得涉农贷款利率无法完全覆盖其风险和成本,金融机构难有激励进行涉农贷款放贷,尤其是缺乏激励对高风险、高成本的广大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进行信贷服务。[1]其直接的后果是,2000年以来,除农业银行以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减少了农村地区近30%的分支机构,[2]尚在农村经营的分支机构也是存多贷少;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也因此难以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服务,而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