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变量定义与预期影响方向》

《表2 变量定义与预期影响方向》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供需匹配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学生需求调研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研究影响财经类高校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需求的因素,我们用“MAT”作为被解释变量,即被调查者对学校所提供通识教育课程的匹配度(用学校所供给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需求是否均衡来考量,具体表现在被调查者需求的通识教育课程占学校所提供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用“SAT”表示被调查者对学校提供通识教育课程的满意情况(满意度百分比)。用“SEX”表示性别(男/女)。用“AGE”表示年龄。用“GRA”表示年级(大一/大二/大三)。用“NAT”表示民族(汉族/少数民族)。用“PRA-EDU”表示父/母受教育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 (或中专)/本科(或大专)/研究生) 。用“ECO”表示家庭经济状况(贫穷,收入仅满足基本生活/一般,收入满足基本生活后稍有剩余/小康,收入满足基本生活及轻奢消费且有剩余/富裕,收入满足生活各项消费且有充足剩余)。用“TIME”表示平均每天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的时间。用“ABS”表示通识教育课程缺席情况(缺席次数)。用“FRE”表示网络上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频率(从来没有/偶尔/经常)。用“PROP”表示网络上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慕课/尔雅课程)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百分比。将这些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变量定义,且对各指标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方向做出预期(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