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常用的电子设备屏幕中人造蓝光的光谱辐照度》

《表1 常用的电子设备屏幕中人造蓝光的光谱辐照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蓝光辐照对皮肤的生物学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字表示闪烁照度计与屏幕的距离(单位:米)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另一大蓝光来源———发光二极管(LED)。在过去的10年中,光源发展经历了一场巨大的革命,高亮度LED的研发和性能开发有了巨大的进步,LED现已是公认的主流照明技术。LED除了被用在照明领域之外,还由于其可用来提高屏幕亮度和清晰度,因此成为了各种移动智能设备显示器的选择之一。白光LED作为最常见的LED类型,其主要通过蓝光芯片激发黄光荧光粉,从而发出白光,因此光源的光谱中蓝光波段存在一个很强的波峰(图1)[3]。另外,由于荧光粉在自身发热产生的高温环境中易出现衰退现象,使得荧光粉不能再有效的吸收蓝光[4],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些被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的LED发出的蓝光还会逐渐增加。有研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设备屏幕进行了检测,电子设备屏幕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的蓝光波长,波峰为448 nm左右。各种设备屏幕发出的光谱都是相似的,并且光谱辐照度与屏幕亮度成正比[5]。常用的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光谱辐照度具体见表1。尽管电子设备中的蓝光光谱辐照度相对较低,但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往往十分靠近光源,且由于人们逐渐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来替代传统的纸质阅读,人们持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研究显示60%的人每天至少使用6 h的电子设备[6],并且使用时间长达每周60 h的成年人在不断增多[7]。人们每天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暴露在多重蓝光光源下,因此蓝光辐照可能造成的生物学效应更应引起科学家和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