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多维综合贫困模型测算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表1 多维综合贫困模型测算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喀斯特石漠化区多维贫困空间测度与格局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某个指标对区域贫困形成起正向或负向作用。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在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11-15],参考前人研究多维贫困指标体系[9,11-17,30-35]的成果,结合广西贫困特征和实地调研的情况,从自然地理贫困、人口地理贫困、经济地理贫困、社会地理贫困4个维度,构建区域多维综合贫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表1)。自然地理贫困是区域自然本底状况的直接反映[11-14],描述不同县市地理环境条件与资源利用状态对贫困的影响,本文选取石漠化程度来表征区域生态环境状况,选取人均耕地、农用地面积占比来反映区域资源状况,选取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来反映人们对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人口地理贫困是区域贫困的主要原因,选取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来反映农村人口结构,选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重和农村贫困低保人口比重来反映贫困人口特征和深度贫困人口状况,选取18~60岁劳动力资源数来反映人口劳动资本状况。经济地理贫困方面,主要从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家庭经济能力水平2个层面分别选取人均GDP、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人均收入共6个指标[11-14]。社会地理贫困方面,主要体现在健康医疗、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因此选取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助理)医生数反映健康医疗水平,选择初中以下学历人口数比重和农村文盲率反映教育水平,选取农村机械化水平、农村养老保险人数和农村人均粮食占用量来分别反映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村养老保障和人们生活物质保障,选取交通可达性反映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具体指标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