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几种形态类型比例》

《表1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几种形态类型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半野生大豆起源及野生大豆稀有性状来源的形态学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引自Wang等[26];本表材料是1990年以前入库的

野外采集的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可以在形态性状类型的比率上看出它们的差异。本研究组对1990年前入国家基因库的523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主要形态性状的分析[26]。国家基因库中稀有性状类型,如白花、无泥膜、灰毛、黄种皮、绿种皮、褐种皮,比率都是:百粒重超过3.01 g的大粒型半野生类型>百粒重2.51~3.0 g的野生类型>百粒重小于2.5 g的野生类型,尤其是在百粒重小于2.5 g的野生型中稀有性状比率极低;而黑色种皮、紫花、有泥膜、棕毛等形态性状的频率依种子百粒重大小呈相反的变化(表1)。明显地,这些白花、无泥膜、灰毛、黄种皮、绿种皮、褐种皮等稀有性状的基因积累频率是与种子增大方向相一致的,反映了野生大豆中这些性状类型与它们的基因来源有某种关系,很可能来源于栽培大豆。因为即使是基因突变,也不可能按照百粒重大小顺序发生基因频率的增高或降低,这不符合遗传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