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野生大豆耐逆应答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基因》

《表4 野生大豆耐逆应答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基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野生大豆耐逆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可催化有毒的外源性物质和氧化产生的化合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从而对其进行隔离或清除(Wang et al.,2012)。Ji等(2010)从野生大豆中获得1个基因GsGST,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过表达GsGST的转基因烟草具有较强的耐旱和耐盐性,表明GsGST可能在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上具有重要作用(表4)。王臻显等(2012)基于野生大豆盐碱胁迫表达谱,筛选获得3个胁迫应答基因GsGST13、GsGST14以及GsGST19;并证明其在苜蓿中过表达能够提高转基因苜蓿的耐盐碱性(林凡敏等,2013)。此外,转GsGST14基因大豆与野生型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等农艺性状上几乎无差异,表明野生大豆基因可以在保持栽培大豆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增加其耐逆性(林凡敏等,2013)。吴婧等(2014)和Jia等(2016)通过将GsGST13和改造的高甲硫氨酸蛋白基因SCMRP共转化苜蓿,增强了苜蓿的耐盐碱性并使其含硫氨酸量升高,苜蓿的营养价值明显增加。2020年,Li等(2020)通过高度耐水淹野生大豆和水淹敏感型栽培大豆转录组筛选,获得了水淹胁迫应答基因GsGSTU24和GsGSTU42,其过表达可促进叶片中ROS产生和清除动态平衡重建,维持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植物和拟南芥的耐水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