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5年之后Coverage>0.1聚类#1、#2、#3中的前沿性外文文献》

《表4 2015年之后Coverage>0.1聚类#1、#2、#3中的前沿性外文文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退耕还林研究的知识基础及其演进——基于CiteSpace Ⅴ的知识图谱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仍在持续研究的聚类主题可能代表着退耕还林研究关注的热点与前沿方向,借助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绘制的时间线图谱,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分阶段对聚类主题与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退耕还林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与热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0、#6、#9的相关研究出现较早,但#6和#9的持续周期较短,是由于早期将退耕还林补助为“以粮代赈”,并将其翻译为“Grain for green”所致,#0基本贯穿于退耕还林研究的各个阶段,研究热点呈现先升温后趋于稳定的走势,在2008年前后达到研究活力的顶峰,随着第一轮退耕还林的结束而趋于消失;#4、#5、#8、#10研究的起步较晚,且持续周期较短,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与其他聚类相融合;#1、#2、#3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持续周期较长,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另外,关键节点的文献主要散落在#0、#1、#2及#3中。整体而言,退耕还林研究20年以来,基本上表现为由早期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为主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研究并存的转变、再向以生态效益的研究为主转变的演进历程,但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经济与生态领域间的学科交叉特性并未形成。被引文献形成了退耕还林研究的前沿,鉴于#0的研究在2015年趋于结束,以#1、#2、#3三大聚类中活跃的被引文献对退耕还林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追踪,并主要考虑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研究。表4展示了三大聚类中比较前沿的活跃文献,Coverage体现文献的前沿性,表4中仅统计了2015年以后Coverage>0.1的文献,GCS (Global Citation Score)即Wo S网站上的引用次数,LCS(Local Citation Score)即文献在当前数据库中的引用次数,可见LCS≤G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