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变量、指标与案例评价》

《表2:变量、指标与案例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开明抵抗”框架下邻避冲突的演化逻辑与治理策略——基于涉核项目的多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涉核邻避项目专业技术性强,民众对涉核知识接触又相对较少,对涉核邻避设施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这直接增加了民众对于设施可接受性的难度。通常而言,民众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其他通俗流行的间接知识来解读、想象、构建自己单方面的风险认知,这种风险认知构成了邻避冲突形成的基础条件。在8起案例中,当地民众均没能排除主观情绪的影响,对项目的风险判断带有刻板偏见。当地政府和营运企业对于设施的风险值是基于客观概率得出的,一般会远低于民众心中的风险值。风险感知差距的出现,造就了公众的望“核”生畏,构成了民众拒绝接受涉核邻避设施的心理认知基础。在连云港反核燃料循环项目中,项目选址一经公布,很多市民在不了解该项目的情况下,只知与核有关,就自发参加了广场抵制活动,高举“核辐射危害健康”“远离核电”等口号,迅速掀起一场反核浪潮。民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感知偏差与其专业知识能力呈一定负相关关系,尤其当面对涉核项目这类具有高复杂性设施时,欠缺专业知识能力的公众在风险认知中更容易表现出非理性的特点,甚至产生极端的抵制态度与越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