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4 The intermediate structures of the rection process identified by UPLC-HRMS》

《Table 4 The intermediate structures of the rection process identified by UPLC-HR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吡唑并[2,3-c]吡喃酮衍生物的一锅法熔融合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UPLC-HRMS仪监测反应发现,反应经历了从A→B→C→4a的过程(见Scheme 3).首先,苯肼(1a)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A,再迅速转化为中间体B,随着反应进行,中间体B的量无明显提高;升高温度时,开始生成中间体C,中间体B的量减少,直至中间体A反应完全,这就是一锅法熔融反应能够提高反应速率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反应过程并未产生文献[30]报道的中间体E([M+1]+=287.1396),而是经历了新的中间体C([M+1]+=573.2713),实验中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了其结构.为了进一步证明反应经历中间体C,在熔融条件下升温至150℃,分别取10,20和30 min时的反应液,用UPLC-HRMS仪分析(ESI离子源),谱图见图S34(见本文支持信息).可知,反应很快生成产物4a([M+1]+=241.1005),利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了其结构.以上结果说明反应经历了中间体C.据此提出了此类反应的一种新的反应历程:首先,苯肼(1a)上带有孤对电子的伯胺基作为亲核试剂优先进攻乙酰乙酸乙酯的β-羰基,脱水缩合得到中间体A;接着,发生酯的氨解反应,闭环脱去一分子乙醇,得到中间体B;烯醇互变后,与羟基相连的β-碳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另一分子的乙酰乙酸乙酯的β-位羰基,紧接着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得到中间体C,最后中间体C上的羟基进攻酯基,发生酯的醇解并伴随着[2+2]开环得到目标产物4a(见Schem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