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秋收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情况》

《表4 秋收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4可知,秸秆旋混较常规种植耕作方式土壤肥力指标除有效磷提升29.24%,p H提升7.69%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秸秆旋混较常规种植耕作方式除有效磷提升29.24%、p H提升7.69%外,其他指标均略有降低,可能是因为粉碎的秸秆进入土壤后,秸秆养分未得到有效释放,且此种耕作方式土壤扰动较大,加速土壤自身养分释放,在后续的研究中将重点关注此问题。秸秆覆盖较常规种植耕作方式土壤肥力指标均有很大提升,其中水解性氮提升4.97%、有效磷提升67.17%、速效钾提升12.33%、全氮提升6.28%、全磷提升14.74%、全钾提升0.98%、p H降低1.83%、有机质提升7.55%,说明随着玉米生长,覆盖的秸秆在腐解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土壤含水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激活土壤中氮、磷和钾的养分,进而提高速效性养分,促进了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