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8—2019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肥力指数情况》

《表1 2018—2019年不同耕作方式土壤肥力指数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分别为土壤容重、紧实度、孔隙度、含水量、氮磷钾、有机质、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阳离子交换量;评价方法参照国家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

本试验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9个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肥力,分别为农户浅旋(F,CK)、条深旋(SC)、深松(SS)、深翻(DP)、免耕播种(NT)、推茬清垄条深旋(SCR)、深松秸秆混拌还田(SSR)、深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DPR)、秸秆粉碎全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NTR)处理下的土壤肥力;副区为品种,分别为先玉696(XY696)、西蒙6号(XM6);副副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82 500、112 500株/hm2。施纯N 465.0 kg/hm2、P2O5210.0 kg/hm2、K2O 202.5 kg/hm2,其中,N按3∶7比例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施,P2O5和K2O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指数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