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还原糖与各参数的偏相关系数》

《表2 还原糖与各参数的偏相关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透明质酸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快速估测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纯利用相关系数来评价变量间的相关性还不够准确,还需要在剔除其他相关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计算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16]。经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控制黏度及透明质酸含量2个变量,还原糖含量与菌体量相关性系数为0.300,显著性水平为0.433,远大于0.05,表明两者存在虚假性相关。控制其他2个变量,在显著性水平p≤0.01时还原糖含量与透明质酸、黏度变化规律呈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和0.799。这是由于发酵液中葡萄糖除了少部分用于菌体生长繁殖外,绝大部分是作为底物用于合成透明质酸,其流程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形成6-磷酸果糖,在酶的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胺,6-磷酸葡萄糖胺经乙酰化后合成尿苷二磷酸-N-酰基-氨基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通过糖醛酸途径合成。透明质酸合成酶交替地将尿苷二磷酸-N-酰基-氨基葡萄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以每分钟约100个糖单位的速度快速添加到HA分子链上,同时逐渐增长的HA链会穿过质膜被送到胞外基质中[10-11]。故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与透明质酸含量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透明质酸水溶液由于其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作用,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学特性及黏弹性。透明质酸浓度较低,溶液的黏度随浓度变化相对较小,但浓度达到某一阈值时,溶液的黏度随浓度增加而快速提高,并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与黏度也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结合两变量相关性及偏相关分析,发酵液黏度与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均可预测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考虑到发酵液黏度检测可通过旋转黏度计直接读数,方法简单;发酵液中透明质酸检测步骤繁琐、时间长、误差大情况,选定发酵液黏度作为描述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的唯一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