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豆连作年限对胞囊线虫发生强度的影响》

《表1 大豆连作年限对胞囊线虫发生强度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赤峰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规律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豆连作状态下,胞囊线虫发生数量逐年递增,在连作第5年时(2018年),胞囊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见表1。这是由于大豆胞囊线虫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多代共生。虫卵越冬后,二龄幼虫破壳进入土中,遇连作大豆幼苗根系侵入,寄生于大豆根系的皮层中。土壤内线虫多代共生造成大豆病害逐年加重,这也是大豆与禾谷类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有效降低大豆胞囊线虫发生强度的主要原因。在连作第7年时(2020年),胞囊数量呈断崖式下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大豆胞囊线虫对寄主的专一性非常强,在同一地块进行大豆连作,会造成土壤中的大豆胞囊数量不断积累,多代共生。但随着胞囊的增多,自然界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大豆胞囊线虫的自然天敌厚垣轮枝菌等寄生真菌也随之增长,从而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降低了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目前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抑制和防治研究也多以分离此类真菌进行定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