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经费》

《表1 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经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一流”背景下“双非”高校培育特色学科的路径选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进行整理。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离不开投入。投入的数量与质量对“双非”高校培育特色学科有着重要影响。“双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过去几年高等院校逐年扩招,进入到“双一流”高校生源基本稳定,在此情况下,“双非”高校则发挥了接收更多生源的作用。培育特色学科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教育资源对“双非”高校探索特色学科起着关键性作用,培育特色学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时刻刻需要各类教育资源为其提供有力支撑。政府财政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一定时,因资源有限,会更倾向于“双一流”高校,使得“双非”高校经费不足以培育和发展其特色学科,从而进入了“政府忽视—经费不足—特色学科建设成效低下—投入缩减”的恶性循环之中。层次越高的高校获得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明显多于低层次高校,即“双一流”高校获得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明显多于“双非”高校。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2017年度教育经费数据来看,不同层次高校之间得到经费投入具有明显的差异。清华大学近两年得到的政府投入稳居榜首,而同样为教育部直属且已被列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的中国政法大学得到的政府投入仍不及清华大学的零头(见表1)。在“双一流”高校中都存在如此明显的差距,处于边缘地带的“双非”高校得到的政府投入更是微乎其微。此外,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均为重点高校,地方所属高校多为普通高校。以生均经费支出作为指标来看,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地方高职高专学校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可以作为政府投入的一个指标,从2017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约为地方所属高校的1.67倍(见表2),说明政府对“双非”高校的关注度与经费投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