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甄别方案的比较》

《表5 不同甄别方案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收缩型城市:认知误区、统计甄别与测算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实体地域对比与行政地域互验得到的统计甄别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实体地域口径下人口减少的建制市数量有114个,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以及中部的湖北、湖南,且“收缩”的程度普遍较高;而行政地域口径下,2000年的人口净流出建制市数量(56个)又明显少于2010年(75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城市间发展差距的加大;2000年人口净流出建制市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和广东,而2010年东北、广东建制市的人口净流出则有所减少,东部的苏浙闽和中部的湖北、湖南则增加明显。严格来说,采用实体地域识别的“收缩型城市”最能准确反映城区的人口减少,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包括人口普查数据周期长、实体地域城区口径变化等;而基于行政地域的“收缩型城市”能够通过时段层面的人口总量变化状况或时点层面的人户分离状况识别,不受实体地域城市口径变化影响,也能识别出主要的“收缩型城市”。同时,尽管这两个方案甄别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依然对把握中国的城市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动态规律及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如果尝试把这三个识别结果取交集,那么得到的“收缩型城市”的轮廓格局相对更为清晰且比较可靠,这对于数据缺乏或数据不全的中小城市而言,甄别方案为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视角和可参考的研究发现;其次对于个体城市而言,由于人口的增减变化具有阶段性,不同时段和口径下的数据变化将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反映个体城市人口增减的动力差异,研判城市自身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政策响应。表5(见第225页)对比了本文提出的相关甄别方案、识别框架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