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按房屋类型划分的人口数量与占比》

《表3 按房屋类型划分的人口数量与占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居者难有其屋”:香港公屋政策发展演变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https://www.thb.gov.hk/tc/psp/publications/housing/HIF2019.pdf

目前,香港公屋市场整体呈现出“租赁为主、出售为辅”的结构。按照租售性质,公屋可以分为公营租住房屋和公营资助出售房屋两大类。其中,公营租住房屋包括廉租房(高补贴、低租金)和公共租屋(按照工程成本和居民收入定租金),公营资助出售房屋主要是按成本价出售、低首付、免利息的居屋和夹屋(图4)。截至2019年末,香港共有住宅285.3万套,其中公屋124.9万套,占比达43.8%。公营租住房屋占比(29.1%),是公营资助出售房屋占比(14.7%)的近两倍(图4,表2)。人口方面,约有44.9%的市民居住在政府兴建的公屋内,政府为约213万低收入市民(占总人口数29.1%)提供了租金低廉的公营租住房屋(表3)。公屋租金方面,至2018年9月底,公屋租金为380~5 159港元/月,平均月租约为2 070港元,维持在可负担水平。可见,无论是房屋数量、居住人口,还是租金可负担性,公屋在香港住房市场上都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