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 明洪武年间潜山县建造的水利工程》

《表8 明洪武年间潜山县建造的水利工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人口的盈缩与土地的开发利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上水利工程主其事者皆为监生姚敏。其中唐家圩湖,“地最低佳。明初召佃垦荒,钱粮准自立运户纳府仓库,至今尚存”[26]23。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卷20《水利志》中有康公堤的记载:“康公堤在县南百里,介归林、泾江二庄,上接湖北黄梅,中绕江西九江地界,下抵本邑坝头、西港。”[27]这里的康公堤是沿湖所修的大堤,不是江堤,堤内应是圩田。乾隆《望江县志》卷二《地理》中记载:“西圩在邑东北六十里,圩周三十余里,岸三千九百七十余丈,基阔十丈,高二丈,包涵西湖、小陂、后湖,为田三万七千余亩。圩肇事不可知,相传李丞相筑,或曰三国吴时遣屯皖口,得谷数万斛,疑即此圩经始也。洪武间工部监生张文显、人才檀兴儿,会董畚锸,有水门三通蓄泄。”[28]330结合皖江移民迁入的时间和来源,包括水利技术的应用方法,我们大致可以推论出皖江一带发达的水利系统大都是在洪武年间江西等地的移民迁入之后,由政府组织修筑而成的。安徽与湖北相连处漫长的江堤,是永乐二年修筑的。这些巨大的水利工程和规模宏大的圩田,“显示了移民在水利建设上的贡献和能力”[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