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大豆百粒重显著相关SNPLDB位点》

《表3 大豆百粒重显著相关SNPLDB位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全基因组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N:等位变异数目。a:QTL与环境互作效应。LC-QTL和SC-QTL分别为大贡献(R2≥1%)和小贡献(R2<1%)QTL

使用RTM-GWAS方法,第一阶段筛选出12 305个候选标记,第二阶段最终检测到76个与大豆百粒重性状显著关联的SNPLDB标记,分布在大豆18条染色体上(表3、图1-c和图1-d),每条染色体上检测到2—7个不等,其中第15、17和20染色体上最少,均只检测到2个SNPLDB标记,第6和18染色体上最多,均检测到7个显著关联的SNPLDB标记。第5和11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与大豆百粒重性状相关的SNPLDB标记。由于RTM-GWAS基于多位点模型,所有QTL在同一模型进行拟合,因此,一个位点只能筛选到一个显著的标记,而且通过对存在QTL比较多的染色体上的位点之间物理距离比较发现,相邻2个QTL之间的距离最小为0.58 Mb,最大达到18.21 Mb,且绝大多数相邻位点间的物理距离都超过了5 Mb,因此QTL在各条染色体上并非成簇分布。关联的76个位点中,有15个位点主效不显著,8个位点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61个主效显著位点总表型变异解释率为65.40%,68个位点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位点总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7.46%,合计解释了82.86%的表型变异(表3)。61个主效显著位点包括18个大效应(R2≥1%)位点和43个小效应(R2<1%)位点,分别解释了52.15%和13.25%的表型变异。与以往研究比较显示,检测的76个SNPLDB标记中,有34个与前人报道的30个QTL存在重叠,另外42个SNPLDB位点为本研究新检测到的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