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高校大班教学的同群效应——基于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小团体”的实证观察》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高校大班教学的同群效应——基于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小团体”的实证观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大班教学的同群效应——基于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小团体”的实证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模型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数据结构,选取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表征个体成绩变量,分数区间为0~100分。(2)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1)内生性同群效应变量。我们首先以按专业计算的学生平均成绩作为同群效应内生性同群效应变量。为了消除个体变量和群组变量的相互影响,根据Angrist和Pischke的建议[16],本文计算的各专业成绩平均值中剔除了个体自身的值。也就是说,本文计算的学生成绩平均值实际上是本专业其他人的平均成绩,学生个体的成绩并不影响与其对应的专业平均成绩。(2)外生性同群效应变量。根据前文的分析,一个专业的学风可能会显著影响单个学生的学业表现,这是一种最典型的外生性同群效应。因此,我们利用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努力程度的自我评价数据,计算该专业除个体以外其他人的平均努力程度,以此作为衡量各个专业“小团体”学风的主观指标。(3)学生个人特征变量。根据现有的文献及本调查的数据特点,选取学生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等个人特征变量,为了使外生性同群效应变量的估计更加准确,同时控制了学生的个人主观努力程度变量。(4)学生能力代理变量。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可能受到学生的前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直接影响,然而由于能力因素不可观测,因此研究选取学生高考成绩高于当地重点线的分数对学生入学以前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测度。详细的变量统计描述见表1。